2
栏目分类
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鸣翠半岛三区1号地下车库入口 > 新闻动态 > 以色列野心膨胀?疯狂举动背后能否拖垮美国?成变数
以色列野心膨胀?疯狂举动背后能否拖垮美国?成变数 发布日期:2025-05-22 06:56    点击次数:55

2023年7月24日,特拉维夫市中心的高速公路被金属栅栏和人群淹没。

防暴警察与示威者的肢体冲突中,有人高喊“民主已死”,也有人挥舞着“司法改革是背叛”的标语。

就在同一天,内塔尼亚胡的右翼联盟在议会强行通过法案,剥夺最高法院否决政府决议的权力,这场持续数月的对抗,让以色列的街头变成了战场。

距离特拉维夫市中心不到一公里,一座游泳中心的两个泳池被栅栏隔开。

左边的泳池遵循宗教规范,男女分时使用,周末关闭;右边的泳池全年开放,男女混泳。

半米的距离,折射出以色列社会的割裂:世俗派与宗教派的矛盾,早已从泳池蔓延到议会、法庭和战场。

内塔尼亚胡的司法改革,撕开了这种割裂的最后一层遮羞布。

数十万世俗以色列人走上街头,甚至包括上千名空军预备役军人,他们拒绝为国效力的理由是:“政府正在摧毁这个国家的根基。 ”

另一边,宗教右翼支持者高呼“叛国者”,要求逮捕反对派领袖。

这场冲突的背后,是以色列右翼政府长达二十年的扩张野心。

从加沙地带的定居点到约旦河西岸的水资源争夺,巴勒斯坦人的生存空间被一步步压缩。

联合国数据显示,西岸50万犹太定居者消耗了当地32%的地下水,而370万巴勒斯坦人仅获得18%,赤裸裸的资源掠夺,成了右翼政府“不解决人口问题”的答案。

2023年美以建交75周年纪念日,拜登邀请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访问白宫,却唯独漏掉了总理内塔尼亚胡。

这一外交冷落,被解读为美国对右翼政府的不满已公开化,毕竟,内塔尼亚胡的扩张政策,正在打乱美国的战略棋局。

美国为何如此焦虑?

从摩根士丹利下调以色列信用评级,到穆迪警告“政治风险升级”,资本正在逃离这个“创业之国”。

以色列70%的科技公司正计划将总部迁往海外,这些企业是以色列经济的命脉,也是美国长期输血的关键领域。

军事层面的博弈更为微妙。

黎巴嫩真主党武装近期频繁渗透以北部边境,情报显示其装备可能获得“某些大国”支持。

以色列国防军内部,上千名技术军官的罢训行动,直接暴露出军队与政府的裂痕,这些受过美式训练的精英,成了拜登制约内塔尼亚胡的隐形筹码。

2010年,拜登作为副总统访以时,内塔尼亚胡突然宣布在东耶路撒冷新建1600套定居点公寓。

作为报复,拜登在晚宴上故意迟到两小时,这种“小学生式冷战”,如今升级为信用降级和军事警告。

以色列真的会被美国驯服吗?

56年前,美国以切断军援相威胁,要求以色列放弃核武研发。

结果呢? 以色列不仅秘密造出80枚核弹,还迫使美国默认其拥核事实,今天的司法改革争议,在右翼眼中不过是又一场“虚张声势”。

沙特与伊朗在北京斡旋下复交,阿联酋退出美军海上联盟,叙利亚重返阿盟……

这些曾被美国视为“盟友”的国家,正在加速脱离华盛顿的轨道,而以色列的激进政策,成了他们转向的催化剂。

美国的困境在于,既需要以色列牵制中东,又恐惧被其拖入战争泥潭。

2023年8月,五角大楼突然暂停向以交付F-35战机零部件,理由是“技术审查”。

外界心知肚明:这是对右翼政府挑衅行为的警告,毕竟,以色列空军90%的装备依赖美国供应。

与此同时,中国的中东策略形成鲜明对比。

从促成沙伊和解到提出“巴以和平四点主张”,北京正在填补美国收缩留下的真空。

当美国忙于给以色列“灭火”时,中国与海湾国家签下数千亿能源订单,地缘博弈的天平,正在微妙倾斜。

以色列国内的分裂还在加剧。

特拉维夫的抗议者开始焚烧利库德党旗,极端正统派则威胁“用信仰净化国家”。

前国防部长本尼·甘茨警告:“我们距离内战只差一次偶发事件。 ”

这句话,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枪击事件和宗教冲突印证。

美国的战略家们开始反思:当年扶植的“中东打手”,是否正在变成“失控的炸弹”?

从国会山到五角大楼,关于“削减对以援助”的讨论首次进入主流议程。

现实是,美国每年38亿美元的军援支票仍在按时到账,利益与风险的钢丝绳上,华盛顿没有退路。

国际媒体的镜头下,加沙地带依然在上演着熟悉的剧本:

以色列坦克碾过巴勒斯坦农田,哈马斯火箭弹划过夜空,联合国决议在炮火中化为废纸。

唯一不同的是,抗议者手中的标语牌上,开始出现“停止资助战争贩子”的英文口号,这些画面通过TikTok传遍全球,正在瓦解西方社会的道德叙事。